大二下修課心得

電腦網路概論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必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3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這堂課基本就在講跟網路有關的基本概念,我覺得老師線上錄影課的部分講得很好。作業是 Wireshark 的 Lab 作業,每份都很簡單,網路上甚至找的到答案。考試總共考三次,前兩次會出現考古,但最後一次會有新的題目,像今年就出了一堆選擇題,幸好我運氣夠好猜對一堆。整體而言不會太難,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期初大家都投票要點名,所以每節課都必須去坐在那邊聽課,但也因為這樣,最後滿分是 105 分,沒出意外要拿高分應該沒什麼困難。

  • 成績分佈:

演算法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必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3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老師跟上學期的離散數學是同一個,我覺得老師教得還算不錯,至少解釋起來都滿清楚的。作業不知道為什麼比去年難很多,而且數量也多了很多。課程內容有一小部分跟資料結構有重複,後面的課程進度明顯偏趕,算是有點可惜。

    雖然課程內容還不錯,但顯然評分方式有大問題。原本的規劃是期中期末各佔 30%,作業小考各佔 20%,但因為期中考出了大包,整堂課的分數規劃被打亂,也弄得很多人不爽(詳見大二下回顧,相當精彩刺激)。演算法身為資工最重要主科之一,這堂課竟然隨隨便便就這樣過了,通過率高達 98.86%,A+ 率來到 52.65%,不說我還以為是什麼白癡通識課。

  • 成績分佈:

機率與統計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必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3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星期五下午的課,上課會有直播還會有錄影,所以會去現場上課的人很少,聽說下大雨的某天,去現場的同學只有 2 個,比助教還少。考試總共考 2 次,期中考佔 45%,期末考佔 50%,所以只要一不小心出意外很可能總成績就會出事。期中考考得其實還算簡單,但我考滿爛的,加上期末考範圍又多又難,原本我的總成績特難看,但最後老師期末考直接上調了 30 分,才勉強把我救回來。其實這堂課的內容要說難也不算太難,只是因為英文授課加上我以刷題為主的讀書方法,沒有搞懂概念考試的時候就很吃虧。

    以成績分布來看乙班比甲班醜,不懂為什麼甲班的課每次都能那麼甜那麼多,但好像也沒人在乎。

  • 成績分佈:

計算機組織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必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3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這堂課我覺得可以算是我這學期學到最多東西的一堂,從基本的硬體知識到 RISC-V,都是我以前幾乎沒有接觸過的領域。上課的時候老師介紹的內容其實滿豐富的,只可惜每次我都聽不太下去。簡報更不用說,每一頁都有一堆內容,一個章節可以逼近 100 頁,我是覺得簡報的部分做得非常詳細,甚至可以留起來以後當作工具書的那種程度。

    期中考考特別難,甚至連題目都看不懂,所以那時候其實有點挫折。期末考簡單滿多的,雖然我好像也沒考多高,但至少分數上有好一些。兩次考試分數都超過 100 分,所以好好考應該是不會到太慘。

    作業的部分不難,但對於從來沒寫過組合語言的小白來說一開始還是會被嚇到,分數也會超過 100 分,第三次比較特別的是有現場 Demo 環節,要跟助教解釋作業裡的程式碼還有其中的概念,雖然每屆 Demo 助教應該都是隨機分的,但我還是要誠摯地向學弟妹們推薦選擇助教 C。

  • 成績分佈:

微積分(二)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選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3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因為去年退選了,所以今年跟大一一起重修,期初的時候差點簽不到,幸好教授人很好讓我們加簽,不然真的要大四微積分了。

    上課的部分只能說比去年好太多了,第一次發現講英文的老師竟然比講中文的還好懂。而且上課的時候,老師還會分享一些他在美國教書的事情,其實滿有趣的。跟之前一樣,每個星期都會有小考,但小考幾乎都是從作業題裡面出,而且小考考卷是跟旁邊的同學交換改(…?),所以基本上小考要拿滿是沒什麼難度(?)

    考試總共考 3 次,一次佔 25%,一樣會有作業裡的題目,我覺得三次考試的題目都不難,但是我就是考不好,明明考試前作業都有練習寫過。而且期末考範圍特別多,講義讀不懂,期末分數大炸裂,原本以為這科沒救了,結果最後老師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調分,總成績上調了 8 分,佛心老師又會教又會調,這種老師要去哪裡找?

  • 成績分佈:

拖延心理學:理論篇

  • 類型:
    通識

  • 學分數:
    1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雖然是表定星期四第 5 節的課,但實質上就是非同步上課,總共有 3 次線上考試佔了總成績 90%,在時間內自己去 Moodle 考完就可以了。題目會從書和課程影片、簡報裡面出,如果什麼都沒讀直接考的話會有點吃力。

    我自己覺得其實這堂課講的內容很有趣,如果把三本書都看過一遍的話收穫應該不少,只可惜我有點懶,每本都是隨便翻過去就考試了。學期間還會有幾次的加分活動,如果都有參加而且考試不差的話,要拿到滿分(最高 97 分)應該不會太難。

  • 成績分佈:

Coursera 課程

最有爭議的一系列課程,施行了一年半,不太確定之後會怎麼改,但這兩屆學生分數都刷完了,剩下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。

為了刷分這學期也修了一堆 Coursera 的課,如果必修課是「努力不一定有收穫」的話,Coursera 的課就是「不努力也會有收穫」。雖然相信大部分人修這東西是為了刷分,但不能否認其實有些 Coursera 課程教的內容是滿有趣的,只可惜很多人包括我不會認真看。

我一直以為成績這種東西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,在臺灣這種教育環境下,成績代表了很多事情。沒想到學校跟系辦會直接允許 Coursera 分數被計入成績單裡,而且我們系還沒有設學分上限,如果我沒有 Coursera 帳號的話應該會氣到去拍桌子吧?但這事也不歸我管,俗話說得好,你不刷分還有一堆人搶著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