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三上修課心得

微算機原理與應用(含實驗)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必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4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修的相當痛苦,前半段單純只有程式的時候感覺還行,反正就照平常寫程式的邏輯去想,語法也沒有很難,期中上機考也考得不錯,筆試則是慘不忍睹,幾百頁簡報根本看不懂,到了後面直接放棄開背考古。不過,到了後半段才是真正災難的開始,接了 PIC18 後多了一堆硬體的東西,接線不會接、語法看不懂,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那些跟硬體有關的程式到底是什麼意思。雖然有給模板,但每個星期的 lab 坐在電腦前想了半天還是不會寫,只好去跟別人求救偷程式碼,期末上機考前慌得一匹,幸好最後硬體都很乖沒有搞事。期末筆試就沒這麼幸運,一樣是幾百頁的簡報,一樣是完全看不懂,一樣是放棄直接背考古,結果就是兩個筆試加起來比 100 分多一點。期末專題也很慘,因為硬體什麼都搞不懂,基本上就是在躺分,第一次覺得自己就是個廢物。

    雖然整堂課都不知道在幹嘛,但因為配分真的滿甜的,所以最後大家的成績都滿好看的。除了有一個特別規定,兩次上機考加起來不到 80 分的要直接當掉,所以那時候期中上機考完之後,很多人都很慌,也有人去跟助教和教授抗議,不過因為期末上機考平均很高,所以沒什麼人真的被當掉。對這個規則我沒什麼想法,教授說是因為怕有人 lab 都抄別人的,所以才訂下這個規則,聽起來很合理,雖然好像哪裡怪怪的,但不關我的事,反正我過了,希望以後不會再碰到 PIC18 了。

  • 成績分佈:

作業系統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必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3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一門也是讓我很頭痛的課,但沒有像微算機這麼崩潰,尤其是因為期中考考太爛,所以期末更認真念的時候,發現其實這東西有點有趣,可能是因為有些知識是以前有聽過或接觸過的,現在再來看一次就會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。最後期末考的還不錯(至少跟期中考比的話),有壓線 A+,讚,要求不要太高。

  • 成績分佈:

計算理論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選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3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說實在我真的覺得這堂課很好玩,雖然不排除是因為分數很高的關係,但課程裡面教的那些邏輯真的很有趣,前期第一次看的時候可能會不知道它到底在幹嘛,但是理解之後,就會發現這些題目基本上就是腦筋急轉彎,解出來的瞬間會有一種成就感。

  • 成績分佈:

多處理機平行程式設計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選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3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去年從 120 人退到剩 30 幾人的課,但我還是修了,主要是我覺得這三年都沒上什麼真正在學程式設計的課,而且這堂課是用 C 或 C++ 的,剛好符合我的胃口,所以期初的時候就決定打死不退了。

    說實話,課程裡面教的東西本身沒有很難,但是寫作業的時候還是得想一下,想不出來的話挺痛苦的,不過現在 AI 發展太進步了,基本上拿給 AI 修程式碼都還是能過。還有很重要一點,這堂根本就是考古課,在不耍廢而且有考古的前提下,感覺保底有 95 分。但修完之後也發現,好像有點太依賴考古了,沒有完全達成當初想修的目的,也不能說完全沒學到東西,只是確實在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情況下,人的本性就是會想偷懶。

  • 成績分佈:

影像處理、電腦視覺及深度學習概論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選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3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這堂是大四的選修課,但最後被我退掉了,主要是這學期真的選太多課了,而且上課我也是幾乎都聽不懂,我高中的時候本來就很討厭 AI,期中考前也是讀的很痛苦,簡報看了半天有看沒有懂,而且老師簡報做的真的好醜,上課也喜歡跳來跳去的,前期上課原本還有嘗試過專心聽然後做筆記,到後面就放棄了,最後期中考考爛就退掉了。

  • 成績分佈:

資訊專題(一)

  • 類型:
    系訂必修

  • 學分數:
    2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還記得去年找到教授的時候,內心還是很澎湃,覺得自己未來一年一定要做點像樣的東西出來。結果這學期每個星期,都是 meeting 前趕快生點東西出來報,甚至還有幾個星期都在原地打轉,光是弄懂那個模型就花了一堆時間,到現在好像也沒有之前那種熱情了。

    我學期中後段有反省過自己很多次,為什麼現在自己會變成這樣,原本有點興趣的東西變得沒有熱情,只想交差了事。想了半天也沒什麼結論,可能我不夠專注吧,如果我能靜下來專心把眼前的任務做好,會不會好很多呢?

  • 成績分佈:

漫遊藝術

  • 類型:
    通識

  • 學分數:
    2 學分

  • 修課心得:
    待補

  • 成績分佈:

Coursera 課程

可能是因為上學期太多人抗議了,這學期學校好像有強制規定,Coursera 線上成績佔比最多就是 80%。但這其實還是很高,你要從哪裡找保底先送你 80 分的課,對吧?話是這樣說啦,但這學期我也有一堂線上成績的部分被扣了總成績 3 分,因為我拖到期末才把最後一個測驗寫完,結果 Coursera 系統壞了,我進不去那個測驗。那時候寄信給 Coursera、雙語中心、開課老師,結果最後的結論就是我的分數還是被扣了,雖然我不懂為什麼系統錯誤是我的分數要負責,但我也有點懶得因為一學分之中的 3 分去大費周章吵架了。老師的回信是說「93 分跟 96 分沒有差別,都是非常優秀呦。」…?真會安慰人

兩個學期的 Coursera 也刷完了,首先要先感謝 Coursera 這個平台,讓我在高中的時候可以刷證書放進學習歷程,大學的時候可以刷分數刷學分放進成績單,雖然說很明顯是踩著某些沒有 Coursera 帳號的同學屍體爬上去的。下學期聽說要改的更嚴格了,似乎還要加入實體課?這制度也是被玩壞了,不過身為既得利益者,我沒什麼太多意見,刷完分高歌離席。